东西扶贫协作机制是中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促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这个政策开始于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决定》部署了东部沿海地区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协作工作,确定9个东部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深圳)与西部10个省区开展扶贫协作。这是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为尽快解决西部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逐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作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工人在宁夏同心县扶贫产业园一家毛毡厂制作毛毡产品
合作形式多样
自1996年至2016年的20年里,东部省市向西部10个省区市共提供财政援助132.7亿元,帮助修建农村公路2.15万公里,援建卫生院(所)1690个。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东西扶贫协作力度不断加强。2016年,中央调整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实现对30个民族自治州全覆盖,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两市与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和保定三市的扶贫协作任务,启动实施东部地区267个经济强县(市、区)和西部地区406个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2018年,东部九省市全年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77亿元,是上一年的三倍。
除了资金投入以外,东西扶贫协作还通过医疗健康、产业扶贫、就业扶持、教育扶贫、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东西协作立足帮扶双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扶贫协作,实现帮扶双方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
福建、宁夏两省区的扶贫协作是一个典型。1996年5月,闽宁两省区确定对口帮扶协作。20多年来,两省区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党政主导、市县结对、部门合作、企业参与、社会帮扶”的合作机制,把福建的人才、资金、科技、经验、市场要素等植入宁夏“肌体”,形成宁夏“扶贫造血”体系,从根本上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帮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加大资金投入。闽宁两省每年轮流举办一次党委及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的联席会议,总结对口协作工作,商定协作帮扶方向、内容和重点,签订各类合作协议。通过坚持联席会议制度,扶贫协作工作始终围绕两省区的发展大局开展,真正做到了“宁夏所需、福建所能”。2019年4月召开的第23次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上,两省区签订了13个部门协作协议、34个产业合作项目,计划投资131.2亿元,福建省安排援宁资金3.5亿元。
二是聚焦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闽宁两省坚持市场化合作方向,通过共建产业园、搭建企业合作平台、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引导福建企业到宁夏投资发展,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的“造血式”对口帮扶的新路子。宁夏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和福建的沿海区位优势,完善企业布局,抢占发展先机。截至2016年,在福建的帮助下,有5600多家福建企业、商户入驻宁夏,在宁投资项目260多个、总投资430多亿元。宁夏西海固9县区培育发展了枸杞、草畜、苗木、马铃薯、硒砂瓜、中草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约6000元。
三是开展教育扶贫协作,强化人才培养。福建先后在宁夏援建六盘山中学等学校236所,培训教师7251人次,派遣支教教师15批953人次;推动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与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师范学院、银川能源学院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合作。两省区联手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农村地区贫困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技能培训工程,使一大批经过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进入福建打工。2016年,宁夏已在福州建立了5个较大的劳务基地和3个劳务工作站。福建各行各业接收宁夏劳务输出9万人次,有4万多名劳动力稳定在福建各地从事劳务活动,每年从闽获得劳务收入超过10亿元。
四是充分利用对方平台资源,深化推进企业合作。借助厦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论坛和中阿博览会、宁夏枸杞节等平台,组织政企人士互访考察,寻求经济协作结合点,促进两地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截至2015年底,福建商人在宁夏注册企业家协会8个,会员企业4000多家,总投资近800亿元,年营业额超过200亿元,安置当地劳动力3万多人。
五是多举措助推健康扶贫。福建先后援建妇幼保健院、医护培训中心、卫生院(所)等项目315个,选派医疗技术人员311人到宁夏帮助工作,为贫困地区医院培训了一大批技术骨干;援建了一批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项目。
东西扶贫协作工作中,中国始终明确携手奔小康的主题,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始终培育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人才交流、产业协作等举措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形成持续反贫困和促进发展的有效机制;始终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创新参与形式,合力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
(本文2020年4月26日首发于《今日中国》)